目前分類:總體,國際經濟 (1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100.01.25

本文談的是不同區域的經濟表現差異, 在股市裡不同類別產業或企業股票的差異表現應該也適用同樣的邏輯; 去年表現很好的股票, 今年的空間也許較易受限, 去年沒什麼表現的, 說不定較容易異軍突起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到年底各個相關機構總會發表新年度的看法及預估
雖然經常與後來實際狀況不太吻合, 但有些推論的過程邏輯仍有其參考價值
每一項推論都有其前提的狀況或條件, 當條件改變, 後續的推論也改變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產泡沫像彩虹,美麗卻虛幻 ;原文刊於99.11.16經濟日報

據報導美國聯準會(Fed)啟動第2波量化寬鬆(QE2)買進1050億美元美財政部中長期債券,挹注市場流動性,壓低利率,刺激經濟成長。台灣或許多亞洲地區今年的下半年都看到了匯率對美元的升值,一時之間談論熱錢的聲音不絕於耳,認為外資湧入將引爆亞洲股匯雙漲,台灣或新興亞洲地區的資產價格將受熱錢影響而開始增值。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99.10.12

匯率調整是國際資金流動的訊號,也可以是投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最近台幣對美元匯率有明顯的升值波動,或是說美元對許多貨幣都呈現貶值狀態,一般推測是資金流出美國,流入包含台灣的亞洲區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於99.09.07經濟日報

相對於去年股市漲幅超過五成的表現,今年整體表現顯得乏善可陳,股票型基金只要不是負報酬就已是前段班了;實際上,如同前年的大跌或去年的大漲行情並不常見,經濟成長率有其長期合理的平均水準,特別嚴重的衰退或爆衝的成長等等黑天鵝事件都是特例,像颱風暴雨不會天天出現,經歷過嚴重衰退與快速復甦之後,回到長期平均水準的成長率是合理的預期,對於投資報酬的期待也應從去年相對較高的水準適度降低。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發表於經濟日報99.08.03: 報社標題是: 一味追績效 當心搭錯車
所有投信投顧相關機構都想說服投資大眾,將資金交給它們就能夠獲得最妥善的運用,得到最佳的報酬,實際的情況是如何呢?最近看到兩則統計股票型基金報酬的新聞訊息,其中之一說近一個月有七成台股基金打敗大盤,平均報酬績效4.3%領先大盤的3.66%漲幅,而股優於債;另一則說今年上半年台股基金績效全為負數,平均報酬為-13.14%,績效遜於指數的10.49%跌幅,而債優於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數時候台股大致與全球主要股市的走勢方向一致, 但有少數時候會特別強勢或特別弱勢
又因為股市是經濟的領先指標, 股市的表現常反應著某種當時大眾還不知道的經濟狀況, 於是市場經常會依據股市表現而解讀推論, 當台股特別強勢的時候, 很容易被解讀為因為某種特殊環境或背景因素, 強勢表現值得期待繼續延伸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台灣第一季的經濟成長數字很高, 其中貢獻最大的是存貨, 其次則是民間投資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已發表於經濟日報990706; 報社標題是: 隨波起伏 容易滅頂

投資人常見的現象是在市場行情正熱絡時受到吸引,並追逐最熱門的投資概念類別,然後很容易在行情進入修正之後失望的離開,在漲時追進卻在下跌時出場,過度積極因應市場的波動而等不到最終的長期合理利潤;風險不在於市場的波動,而在於投資人不適當的因應市場波動,投資時的預期報酬率未必與市場的波動或趨勢狀況有關,而是與投資人自身有多少金融知識經驗,及是否有成熟的個性來因應市場波動的關聯較大。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原文刊登於99.06.08經濟日報
市場會用相對波動性來當作評量風險程度的指標,然而對於投資人而言,影響最終投資績效的原因經常不是市場的波動,反而是投資人自身在不適當時機的交易決策所造成的。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經濟日報99.05.11
正常狀況下,一般人不會看到報紙頭版頭條寫著房地產價格大幅修正就急忙拋售自己的房子,或是原本已經住得習慣安穩,並不會看到媒體寫著房地產大漲就賣出房子變現,或急忙再買一個自己不住的房子,少了這些積極的買賣交易動作,甚至忽略價格的變化或完全不進行投資交易,不關心媒體所謂的房地產趨勢,大多數人在早期購置的房地產還是替人保住資產的價值或甚至有了相當幅度的增值;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某些情境之下未必成立,未經謹慎思考的積極投資交易,如同換屋搬家,或許還冒著住進問題房子的風險,同時又勞民傷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原文已發表於經濟日報99.4.13; 報社使用的標題是:"定期定額 別忘獲利出場"
 
投資向來必須面臨時機的問題,若運氣好一點而能夠在相對低價進場,擁有低成本優勢就容易提升報酬水準,只不過從來沒有人能夠精準掌握最佳的投資時機,於是有了定期定額進場的策略,但這真的解決了投資的時機問題?也許未必!投資最後必須讓獲利放口袋才算數,定期定額只解決了進場的時機問題,出場的時機還是只能靠投資人自己的運氣;也許三年或五年的定期定額長期投資,但出場時機正逢金融海嘯,恐怕投資績效不會太好。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是經濟的領先指標,藉由研究經濟來預測股市並不容易,反而透過股市的表現來理解經濟情勢或許有些參考價值;
過去一段時間可以在部分經濟數據的變化看到史上最大增幅之類的形容詞,累計今年1-2月出口總值384.4億美元已是歷年同期之次高,僅低於2008年1-2月之397.6億美元,推斷經濟正走在復甦的道路上,但從股市的表現來理解,經濟復甦持續延伸的狀況,經濟有多大的成長空間卻還有些值得研究的地方,台灣股價指數近期的位置大約在半年多前就看到了,這段時間市場訊息多數認為復甦態勢明顯,然而股價的表現卻近似於原地踏步,透過股市表現來理解的經濟成長趨勢是停滯的。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原文刊載於經濟日報99年2月9日
近期看到一些經濟數據的表現似乎不錯,例如去年十二月份台灣的外銷訂單年增率創新高,或是貨幣供給M1B年增率也是近二十年的新高數字,然而年增率是與前一年同期數字的比較,年增率數字漂亮是因為比較基期很低,也因為比較基期的逐步走低而使去年的經濟成長率呈現逐季走高,這一波景氣循環調整最差的數字出現於2008Q4~2009Q1,因此可以預期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數字還不差,隨後便逐季走低;中長期而言,股市的走向應該大致與經濟成長的變動方向一致,以此推論這波循環股市的高點大致會出現在2009Q4~2010Q1;雖然經濟情況尚未回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榮景,但去年因為比較基期高低的變化而出現「數字魔術」顯示經濟成長率是逐季走高,讓股市的表現十分亮眼。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經過累積相當漲幅的金融市場, 如果出現明顯的動盪卻搭配了不少的正面訊息, 或許得認真思考原來趨勢盛極而衰的風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原文刊載於經濟日報99.01.12
中國是近年全球經濟成長的焦點,而其成長的內涵有相當部份由公共建設與固定資產的投資所貢獻,由造橋鋪路或一般工業產能的建設協助經濟發展;不論是公共工程的建設與固定資產投資,花錢採購原料或相關設備的時候會讓經濟成長數據看起來比較亮麗,當然相關的建設後續也會協助推動民間經濟的活絡;在許多新興市場都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特性,只要基礎建設尚未成熟,國家繼續投資就能夠延續經濟成長的力量,也由於新興市場相對於先進國家有更多政府支撐的成長力量,成長動能更強會吸引較多的資金進駐,很容易推升各種資產價格造就金融市場的行情。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文刊載於經濟日報98.12.15
原物料是最近幾年熱門投資標的,主要認為新興市場經濟成長趨勢明顯,原物料的需求持續不墜,所以這些投資標的長期趨勢不易改變。要相信這個論點之前,先看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大約在兩百年前提出人口論的觀點;人口數按幾何級數增加,人口增加的速度會遠高於食物所增加的速度,於是人將面臨糧食短缺而遭遇嚴重的生存問題;人口論的觀點和當今聽到的有關石油與原物料的需求有點類似,因為天然資源有限,需求又持續成長,所以長期供應吃緊的趨勢會持續存在,石油與原物料可以是長期安全的投資標的。
 
人口論的觀點經過兩百年的時間並未完全成真,一則是因為節育(避孕與醫療科技發展)使出生率降低,人口增加的速度減慢了,二則是食物或能源的產出與運用效率提升,使得供給的短缺問題減緩;對照人口論的推論與結果,長期趨勢是資源有限,卻未必是持續的供應吃緊,實際狀況是人類運用智慧與科技解決問題,並沒有讓某個對於生存不利的趨勢毀滅人類(至少至今是如此);例如近年能源價格太高就發展出油電混合動力,或是發展太陽能產業,科技的發展可能使得供給的短缺問題減緩,理論上的長期趨勢未必會直線延伸,現實上的趨勢總是曲折調整;因此原物料類可能是某個時期很好的投資標的,未必任何時刻都是適合「長期」投資標的。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上週金融市場重要的訊息之一應該是見到央行罕見的發表金融評論
除了總裁發表的論點之外, 也見到匯率的明顯波動

若整體經濟比喻為一個大水池, 當經濟出現衰退就是水池開始漏水, 於是央行開始注水進入水池, 而各種資產的價格就像是水面上的浮標, 隨著注入的水位開始上升, 政策當局希望實體經濟狀況也能夠隨著水位上升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這幾乎是近兩三個月以來, 在各財經媒體上可以看到的市場共識, 真的是這樣?
當然我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最壞情況已經過去, 但"懷疑"是接收任何市場訊息之前必要的態度; 做學問必須要在不疑處有疑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2007年之前, 金磚四國興起加上歐美經濟的繁榮, 帶動了原物料相關價格的上漲
因此可以看到許多報導, 說資源有限但需求龐大, 所以原物料價格的上漲潛力無窮
要接受上述觀點之前, 先想想兩百多年前馬爾薩斯的論點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